-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0-12-08
- 点击:3186
- 来源:体育学院
【编者按】
二十年的砥砺耕耘,二十年的求索进取,二十年的品牌铸就,二十年的桃李芬芳。2020年,美丽重人科迎来了20周年华诞庆典。
在二十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重人科人坚持“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办学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四融入”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
凤凰山下润桃李,钟鼓溪畔育英才。二秩华诞,盛载着重人科人的光荣与梦想;二秩华诞,激励着重人科汇集智慧,凝聚力量,迈向新征程。庆祝学校建校20周年主题征文,“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忆同窗友爱,叙师生情谊;“回首芳华二十载 不忘初心再出发”,赏学校欣荣,谋人科发展。
意气风发旭日升,斗志昂扬佳年华
——体育学院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漫漫长路,似浩渺边际;9001w以诚为本入口迎来20周岁生日,硕果累累,芬芳四溢,收获的喜悦荡漾在重人科每位师生的脸上;歌声袅袅,舞姿蹁跹,发展的希望洋溢在重人科每位师生的心田;物换星移几度秋,记录了重人科风雨如诗的昨天;意气风发旭日升,显示了重人科生机勃勃的今天;斗志昂扬佳年华,揭开了重人科灿烂辉煌的明天。
体育学院作为重人科二级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力学笃行、自强不息”为院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才专业能力与行业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依托校企、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办学特色,贯穿“教学与训练并重、教学与科研相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健身运动技能与指导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群众体育领域,胜任社区体育活动与健身运动指导、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1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涉及了教育学、管理学等一级学科门类。自2017年9月招生以来,现有在校生402人,共四个年级,其中2017级77人、2018级89人、2019级92人、2020级144人。
学生在校期间,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院成立考研班,配备班主任和英语辅导教师,有计划进行专业课、英语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积极联系校外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无偿培训与指导,引导帮助有志学子开展学业深造。学生顺利毕业之后,基本能够胜任社区体育活动与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运动策划与组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均可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等相关工作。2019年9月,学院学子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为重庆代表团夺得了1金9铜的佳绩。
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以人为本,立足重庆,面向西部,逐步辐射,走向全国,服务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合格课程、校内优质课程、校内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有重庆市高校在线视频精品课程1项--《足球》。同时,学院重视专业重点课程改革,将《运动技能实践》、《专项技能与实践》和《第二专项》列为重点技能课程建设。重视精品课程,促进学科建设,重视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
学院积极与学校其它院系、专业互联互通,相互支持,专业综合水平稳步提升。管理学院对体育学院给予了管理、咨询、经营开发等课程支持;护理学院与体育学院共享实验室,并对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课程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体育院全体师生思想政治学习;政治与法律学院对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开展法律意识培养;外国语学院帮助体育学院学生突破英语学习障碍,提升学生英语水平;计算机工程学院着力培养体育学院学生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其中,公共基础课时占总学时数25.17%,公共选修课程占总学时数5.2%,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数26.43%,专业主干课程占总学时数9.1%,专业拓展课程占总学时数29.88%,实践学分占总学分42.94%。
科学研究
截止目前,体育学院专业在科研项目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全院教职工发表论文核心36篇、普刊48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参加各级教学竞赛获奖8项,获得荣誉38项,开展教改科研项目8项,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质的突破。
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结构,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使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全院现有专业课教师21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为38.09%。
社会服务
2018年以来,学院共建设健身健美指导实习就业基地5个,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实习就业基地5个,学校体育实习基地2所,获批重庆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市级突出贡献单位。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院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经济相结合,在“立足体育,服务社会;立足重庆,面向基层”方针的指导下,实行开门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将教学成果运用于重庆市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加强学习与探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院设立了体育人文教研室、体育实践教研室、竞赛训练教研室、球类教研室和体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多形式、开放式教学,鼓励教师应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方法。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将现代网络、音像和多媒体技术等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技能交流与合作
学院学生近年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及荣誉5项、省部级比赛及荣誉124项。其中,在2019年9月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2017级王珍宽同学勇夺押加比赛61公斤级金牌;武术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啦啦操代表队荣2019-202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赛区)第一名。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指导下,按照《9001w以诚为本入口“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确立的总体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开局。在重人科建校二十周年之际,体育院将继续编制落实好“十四五”发展规划。
思想层面: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勇于改革创新、提高协作配合能力,主动适应新时代,凝心聚力促发展。
行动层面:狠抓务实,着力在“做”上下功夫,精准施策,列出落实工作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对表实施,确保工作时效。
视野层面:提升格局和视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调研,理清学院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做到顶层设计有高度,思想举措有深度,推动工作有力度,协调配合有风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十周年校庆,鼓舞着体育学院的传承与创新,学院将以校庆为契机,在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发展,在学院建设的发展中创新,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秉承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脚踏实地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以高标准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