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3-09-12
- 点击:847
- 来源:新华网
9月6日下午,在9001w以诚为本入口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早早就来到礼堂,等待“重庆名家进课堂·重庆人文大讲堂”活动第三期《生活的诗意》“文学课”开课。本期大讲堂邀请了著名诗人金铃子和青年诗人侯乃琦,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精彩的写作课。
金铃子原名蒋信琳,曾用笔名信琳君。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从80年代末期就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著有《奢华倾城》《曲有误》《越人歌》《金铃子诗书画集》,曾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诗选刊》2008·中国年度最佳、先锋诗歌奖、《诗刊》2012青年诗人奖等。
诗人侯乃琦,则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电影硕士,著有诗集《镜里水仙》《美学装置》,作品散见《星星》《山花》《诗歌月刊》《环球人文地理》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诗歌夏令营,主持《散文诗》杂志艺术志电影专栏。
侯乃琦讲述《朝向语言风景的旅行》。
活动上半场,侯乃琦讲述《朝向语言风景的旅行》,她向学生们展示了许多80年代“生活诗人”的形像照片,打破了学生们心中对诗人的刻板印象,借此来告诉大家:“诗人是多样的,诗也是”。侯乃琦首先解读了自己早期的诗歌作品,并将记录生活的诗歌分为写实派和写意派。随后,还将自己的作品与著名诗人李海洲的诗作,进行经典段落的深入分析,为学生们提供了新的写诗思路:“利用反差感来创作”。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侯乃琦用悠扬的声音,朗读了她喜欢的两首诗,马骅的《雪山短歌》和海子的《九月》,她说:“诗歌是创作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有些句子看似是病句,但当它放在特定的情境下,便会为诗歌增色。”
怎样去寻找写作灵感?侯乃琦分享到:“当创作陷入瓶颈,我会去参加一些采风和交流活动,去倾听人家的创作经历,多写东西,因为,所有的灵感爆发,都是建立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之上。将生活中出现的琐事记录下来,说不定在某个转弯的时刻,就会发现那些碎片,早已拼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金铃子为学生们带来经典诗歌作品鉴赏。
金铃子为学生们带来经典诗歌作品鉴赏,她用独具特色的“普通话”告诉学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悦、痛苦、爱恨情仇,都可以在诗中找到共鸣。”
金铃子用饱满的情绪,朗诵了诗人李元胜的《过甘南》,她表示,诗人在创作不同主题的诗歌时,往往会与自己亲身经历息息相关,这些都会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在金铃子的心中,诗歌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希望通过诗歌,能够触动更多人的心灵,让他们重新审视自我,寻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喜悦和满足。她说:“我深信,只要我们心怀诗意,将诗歌融入生活,就会发现在每个人生的片段里,都有一首美丽的诗等待我们去创作。”
随后,金铃子通过李海洲的《春风送出快递》,告诉学生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的艺术组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将复杂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演讲最后,金铃子说:“诗歌是一种思想的装载工具,通过诗歌表达的不仅是情感,还有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学生提问。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更有同学激情“抢麦”,向金铃子索要签名诗集,金铃子也给每位提问的同学赠送了自己的作品集。金铃子认为,广泛的阅读和学习至关重要。持续学习新知,不断丰富心灵世界,是提升诗人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独特与鲜活。
原文链接:http://www.cq.xinhuanet.com/20230912/7f00e1a7061a4cb1a91ac1437be418cf/c.html